8月5日遵义股票配资,豫剧界的传奇人物王善朴在郑州安详辞世,享年百岁。他不仅完成了“在农村干一百年”的誓言,更凭借三次战胜死神的经历,将人生演绎成了一部永不谢幕的豫剧。
这个消息传来时,许多人心里猛地一空。社交媒体上,一段熟悉的旋律悄然涌现:“亲家母你坐下,咱说说知心话”,天南海北的人们用这段旋律送别老先生。这种情景让人不禁思考,我们到底是在告别艺术家王善朴,还是那个永远年轻的“拴保”?他留给我们的,不仅仅是一个经典角色,还有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生涯。
王善朴的故事得从1939年说起。当年,他加入了河北清丰的抗战剧团。因为脸上有颗痣,大家都称他为“黑痣生”。剧团每天穿梭在战火中,为抗战的士兵和躲避战火的百姓唱戏。正是在这段岁月里,他磨练了自己扎实的基本功,也为日后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基础。
展开剩余79%1963年,王善朴正式进入了艺术的殿堂。长春电影制片厂计划将火遍河南的豫剧《朝阳沟》拍成电影,王善朴被选中饰演男主角“拴保”。然而,当时他已34岁,扮演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,多少有些不合适。导演直言:“你太胖了,演回乡知识青年,得有点学生的模样。”这句话让王善朴下定决心,要对自己做出“残酷”的改变。他开始严格控制饮食,每天去爬楼梯,夏天甚至穿着厚棉袄跑步,汗水湿透衣衫。
周围的人劝他不用如此拼命,健康才最重要。但王善朴心里始终有一个清晰的目标:演员的形象必须贴合角色。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减肥,他的体重从130斤降到了106斤,整个人像换了一个模样。当他穿上那件标志性的白衬衫,站在镜头前,唱出“我坚决在农村干它一百年”时,那个理想主义且带点倔强的青年形象,便永远地定格在了银幕上。
此后,王善朴的名字响彻大街小巷。两年后,他又接到了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豫剧电影《人欢马叫》的邀请,饰演角色“吴广兴”。为了塑造这个身形强壮的角色,他几乎逼着自己暴食,短短两个月,体重从100多斤飙升至138斤,银幕上那个憨厚的农民形象立住了,但他的身体却因反复的瘦与胖,遭受了巨大的折磨。
1979年,年仅50岁的王善朴因脑血栓中风,左半边的身体完全失去知觉,曾经坚韧不拔的他,连站起来都变得奢望。此时,妻子杨华瑞成了他唯一的依靠。巧的是,杨华瑞也曾在《朝阳沟》中扮演“拴保”的母亲,戏里是母子,戏外是携手走过七十年的伴侣。在她的悉心照料下,王善朴奇迹般地恢复了,不仅能重新行走,还重返舞台。
然而,命运并未放过他。1999年,他再次中风,右半身几乎完全失去知觉,所有人都认为他这次恐怕不行了。可王善朴依旧不肯轻易放弃,在妻子的帮助下,他重新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路,一心想着“观众还等着我,我不能倒下”。他最终战胜了命运的考验,直到2018年,年过九旬时,他第三次中风,彻底离不开轮椅。
即便如此,王善朴的艺术精神依然不曾熄灭。92岁时,刚做完白内障手术,他第一时间问身边的人:“我还能再演几年?”2022年,他的故乡清丰县特地为他建起了王善朴艺术馆。开馆当天,尽管已经坐在轮椅上,他依然坚持为乡亲们演唱一段《朝阳沟》,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,台下的人们都泪如雨下,仿佛看见了几十年前的那个“拴保”。
在舞台上,王善朴是光芒万丈的“拴保”;在台下,他是豫剧三团的“大师兄”,是整个行业的支柱。他对艺术的要求几近苛刻,常对后辈说:“嘴要甜,功要硬。”即做人要谦虚和气,但本事必须过硬,绝不能有半点含糊。这个标准他自己践行了一生,连后来成名的金不换也时常去向他请教。
王善朴先生,这位百岁老者,终于走了,标志着一个豫剧时代的终结。虽然他为戏付出了巨大的健康代价,但他留给世界的,远比生命更长久。愿这位国宝级艺术家的灵魂安息,永载史册。
发布于:山东省